4月11日,长春新区召开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从优化创新生态、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强化法治护航等方面发力,推动政企协同,形成营商环境优化的发展合力。
会上,长春新区发布聚焦政策落实、法治保障、服务优化及干部作风转变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的多项政策措施。
作为“政策大礼包”,新鲜出炉的《长春新区2025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涵盖创新环境、投资环境、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等四大部分共35项举措,精准发力,展示了该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态度。
《长春新区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汇编》以法治化为抓手,旨在通过完善法治体系、强化执法监督、优化法律服务等措施,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我们通过‘活封活扣’维系企业生命线、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等举措,让市场主体吃下长效‘定心丸’。”长春新区政法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说。有没有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有没有站在企业家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没有把企业家当亲人……会议现场的发问引人深思。
“近年来,新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连续7年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标兵单位。但对标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对照上海、浙江等先进地区,仍然存在不小差距。”会上,长春市委副书记、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闻然说。
对此,新区开展“领导干部‘换位走流程 服务转作风’”实践活动,领导干部走进惠企为民服务一线,转变角色、换位思考,通过体验一次流程、解决一类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优化一批措施、做实一个载体,真正去打通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中的堵点卡点,发现并解决服务对象工作和生活中的所需所盼,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与企业主体换位,体察办事效率高不高;与基层群众换位,体察困难解决实不实;与工作人员换位,体察服务水平优不优。让干部在角色转换中感受企业之需、企业之痛,并转化为服务的行动自觉。”长春新区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此外,长春新区设立AI智能“总客服”。在政务服务中心接入DeepSeek大模型,开展“智能导办”服务,基于政府职能和行政权力事项,逐步建立政务服务与公共服务事项数据和知识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精准的咨询解答或个性化建议。
“我们还要在长新创谷等产业园区高标准建设‘政务服务驿站’,将300项高频事项纳入驿站办理,建立‘园区—政务中心’直通车,让企业‘足不出园区’就能办成事。”闻然说。
数字化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一网通办”成效,更在于构建起“数据围着企业转”的新型服务体系。通过搭建算力传输专线、建设知识产权生态小镇,新区推动“智造”与“智治”深度融合。
“优化营商环境不是简单的减环节、降成本,而是要以能力的现代化,催生服务的精细化。”长春新区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说。
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唯有永不停步地改革创新,才能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相信,随着各项优化措施逐步落地实施,长春新区的营商环境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也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