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2/21 15:57:26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长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

字体:

  2月20日,《长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这是长春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长春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也是长春市首部覆盖全域、涵盖全要素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据介绍,长春市从2019年5月在总结“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试点基础上,启动编制了《规划》。

  《规划》明确长春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即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划定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到2035年,长春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78.8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215.0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59.9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75.42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2025年用水总量不超过30.20亿立方米。

  《规划》对长春市农业、生态、城镇三类空间进行优化。在农业空间,落实建设粮食和农产品生产核心区发展要求,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保障国家农高区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建设。在生态空间,筑牢西部防风固沙林带,加强东南部大黑山脉水源涵养功能,保护北部松花江生态系统。在城镇空间,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优化市域镇村布局。

  《规划》以山水格局为基础,依托骨干交通网络,完善中心城区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提升区域创新辐射带动能力。发挥大黑山脉和新凯河、伊通河等4条主要河流的内外衔接作用,引导优势产业向西部产业走廊及“四城”集聚。优化中心城区各类用地结构,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规划》依托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兴隆综合保税区、长春铁路综合货场,建设长春航空港、内陆港,打造面向东北亚的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城市对外对内通道,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长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士国表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将重点围绕"集约高效、创新驱动、开放协同"三大维度,系统构建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体系。通过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强化空间资源统筹,以产业布局优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依托开放通道建设提升枢纽能级,全面塑造"产城融合、科创新兴、陆港联动"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特别是在黑土地保护利用、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东北亚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关键领域,着力打造具有长春辨识度的实践范例,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核心支撑。

【纠错】 【责任编辑: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