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天堂“护二代”的选择|新春走基层·走笔-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1/31 17:11:02
来源:新华社

候鸟天堂“护二代”的选择|新春走基层·走笔

字体:

  来源:1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褚晓亮 孙逸轩 颜麟蕴

  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穿城而过。江岸边的长白岛,是候鸟栖息的天堂。清晨,水鸟茫茫一片、展翼齐飞,在金色的光里掀起一阵波浪。浪花下的观景台,“90后”护鸟人王婷婷正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鸟的姿态。

  自从上个候鸟季,从姨父任建国手中接过护鸟人的职责,王婷婷的观察没停下一天。两代人的守望,镌刻出人与鸟和谐共生的画卷。

  从冬到夏的奔忙

  冬日清晨,来不及洗漱,王婷婷就戴上护脸、手套,开始为数千只赤麻鸭的“早饭”忙活起来。

  “呼哧!呼哧!”

  北国江城,有些凛冽的寒风里,王婷婷双手用力,拽起100多斤的玉米袋子,猛地拖向岸边的江滩上。记者照着样子搭把手,袋子却只是微微向前,好像与地面连成了一体。

  2025年1月17日清晨,王婷婷带着女儿在江边准备饲料。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颜麟蕴摄

  在一边解着袋子的王婷婷说:“赤麻鸭的捕鱼能力不好,在城市里过冬,食物不够。”

  为此,政府协调来了不少玉米饲料。王婷婷也习惯了每天起个大早,帮鸭子张罗早饭。饲料袋子一侧开口,另一头被王婷婷弯腰拖着转圈。一阵忙碌,江滩上出现了十几个金色的圆环,等着赤麻鸭们大饱口福。

  9点多,领头的“鸭大哥”率先飞来进食。松花江的模样,也变得更加明朗。王婷婷拿起望远镜,沿着水岸边走边观察。遇上顺流而下的红色塑料袋漂到岸边,她四下张望,找来一根长木棍,探着身子将塑料袋捞了上来。

  “作为护鸟人,平日里最频繁的工作就是观察。”长白岛一公里多的江岸,王婷婷每天都要来回走好几遍。一路上,她不仅要观察鸟的生活环境,也观察鸟的运动状态,时不时就会遇上一些受伤、遇险的鸟,窝在岸边一动不动。

  2025年1月14日,绿头鸭等水鸟游过长白岛附近的水面。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颜麟蕴摄

  最让她难忘的,是去年夏天救下的一只绿头鸭。第一次见面时,鸭子一只眼睛瞎了,脖颈处也被鱼线紧紧勒住,气管清晰可见。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劝说她放弃,她却不舍。消毒、喂食、训练游泳。王婷婷笑着说:“我对自己女儿都没这么用心。”渐渐地,争气的绿头鸭恢复了游水的能力。

  去年仲夏汛期来临,松花江水淹没了长白岛,也带走了鸭子的生命。王婷婷说,过去一年,自己救助的各种水鸟已不下50多只,但每每想到那只绿头鸭,“仍止不住地伤心”。

  “护二代”的选择

  成为护鸟人,王婷婷的这一选择,出乎家人、朋友的预料。

  长春一所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的她,曾经是一名辅警,结婚生子后,当了几年全职妈妈。

  多年来,王婷婷与这群野鸭子的唯一关联,就是自己的姨父任建国——吉林市家喻户晓的护鸟人。“小时候,我们家里年夜饭,总是会遇上姨父带些奇奇怪怪的鸟回来,那时候都不认识。”她说。

  2019年12月6日,任建国将玉米投放到松花江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张楠摄

  2023年深秋,在长白岛上坚持护鸟20多年的任建国,突发脑梗住院。王婷婷搭把手照顾,时不时到长白岛帮取换洗衣物,捎带着照看下鸟儿们。

  “那时候正好是绿头鸭长第一层绒毛的时候,它们圆滚滚地挤在岛上的池塘里,老好看了。”王婷婷说,鸭子有灵性,会撒娇也会跟人互动。一来二去,她心里升起亲切感,仿佛明白了姨父能坚守这么多年的原因。

  不久,王婷婷向有关部门递交了成为“护鸟”社工的申请,并带着女儿,把家安在了长白岛旁,正式从姨父手中接过了接力棒。

  远在韩国打工的丈夫许佳彬全力支持妻子的决定。春节探亲后,他也辞去工作,回国成为“护鸟”社工,帮妻子一起分担艰苦的护鸟工作。

  2025年1月14日,两只赤麻鸭从长白岛上空飞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颜麟蕴摄

  在他看来,在江边生活不易、缺水少暖。但每当与妻子救助起一只受伤濒危的水鸭子,看着它们在水中扑腾嬉戏的模样,他总觉得“一切都值”。

  人鸟共生的画卷

  春节前的长白岛,热闹得紧。

  与二十几年前,只有十几只水鸟与任建国相伴不同,王婷婷说:“眼前的这片水域,粗略估算也有13000多只水鸟。像普通秋沙鸭、雀鸭、凤头鸊鷉这样的小种群,总体数量也在增长。”

  寒假里,仰慕着野鸭子的名号,长白岛上的人潮络绎不绝。近到岸边小区,远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游客,给了护鸟人最好的陪伴。人鸟和谐共生的画卷,成为吉林市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起初并不亲人的绿头鸭,成为岛上常住居民后,又担起了“旅游推介官”的职责。带着孩子的南方游客,刚丢了几块馒头,鸭群就扑棱着自己橘红色的脚掌冲过去,向游客“撒娇”。不少游客为这场景动容,其中一位已连续来了四天。

  2025年1月14日,两名游客在松花江边喂鸭子。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颜麟蕴摄

  性格外向的王婷婷,毫不吝啬自己的观察心得,兼职做起了候鸟知识的义务讲解员,时常一讲就是一个上午。游客的如潮好评,让她研究水鸟的兴趣高涨了起来。内存不大的手机,被各种鸟的照片、视频塞满,经常需要清理空间。

  “舍不得删,一点都舍不得。”丈夫打趣说。王婷婷却一脸认真地翻找着刚拍的水鸟照片,偶尔遗憾地来一句:“应该早点按快门的。”

  暮色下,5岁的女儿来到妈妈身边,看着刚买的新画本,吵着闹着说要画鸭子,但忙乎一阵,还是有点“四不像”。

  2025年1月17日晚上,王婷婷夫妻俩陪着女儿一起画鸭子。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孙逸轩摄

  一旁的王婷婷看着女儿笑,她拿起画笔给女儿做示范。与绿头鸭朝夕相处,鸟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在脑子里:标志性的绿色头颅、圆滚滚的身子与斑点羽毛……

  女孩照着模仿,一笔一笔。

  妈妈熟悉的绿头鸭,走进了女儿的画里,也种进了女儿的心里。

【纠错】 【责任编辑:王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