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集安:非遗传承“热”,新春年味“浓”-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1/20 17:08:31
来源:新华网

吉林集安:非遗传承“热”,新春年味“浓”

字体:

  新华网长春1月20日电(记者张博宇)春节将至,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非遗传承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盛大开启,为蛇年新春佳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活动首日,在集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活动现场,近500件非遗作品惊艳亮相,这些作品的征集过程犹如一场文化的接力,企业、社区、校园、民间艺术家等社会各界踊跃响应,剪纸、面塑、刻纸、烙画、蛋雕、面艺、满族筐编等各类作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集安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的 110 多名学生、家长以及校园非遗指导教师齐聚一堂。明亮的灯光下,孩子们围在非遗技艺传承人身边,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拿起剪刀、面团,小心翼翼地尝试着剪纸、面塑等传统技艺。他们时而眉头紧皱,专注地刻画着每一个细节;时而又因成功做出一个小造型而欢呼雀跃。家长们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欣慰与鼓励。

  集安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学生李欣荣兴奋地说:“太好玩啦!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这些非遗,这次能自己动手做,我觉得传统文化真的好神奇,我好喜欢。”

  一位家长笑着说:“这样的活动太棒了,不仅能让孩子学到知识,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希望以后多多举办。”

  指导教师面塑非遗技艺传承人刘继全感慨道:“看到孩子们这么积极地参与,我特别欣慰。非遗进校园,能让这些传统技艺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我一定会把这门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次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技艺传承互动体验活动在这里举行。活动现场,40 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与 6 位集安民间艺术家协会的非遗技艺传承人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而融洽。传承人现场展示着精湛的技艺,手指灵动间,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逐渐成型,引得志愿者们看得入迷,学得认真,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传承人手中的动作,不时提出问题,传承人也耐心地一一解答。沉浸式感受古老非遗文化的魅力。

  西部计划志愿者王雯祺分享活动感受:“现场趣味十足,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精湛和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性,一定会有更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能够爱上非遗文化,传承保护非遗文化。”

  剪纸非遗技艺传承人孙新凤说道:“看到这些年轻人对非遗感兴趣,我特别开心。传承非遗需要更多新鲜血液,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集安市文旅局文化科科长孙秀利表示:“非遗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文旅部门会持续加大保护传承力度,推动更多非遗项目的申报认定,让更多民间技艺被发现、被传承,为集安的文化繁荣助力。”

  紧接着,“墨香传非遗,丹青绘新春” 春联创作活动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活动现场,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身着喜庆的服装,精神抖擞。大红的春联纸整齐地铺在桌上,书法家们饱蘸浓墨,笔锋游走如龙。一旁的市民们纷纷围拢过来,有的帮忙递纸,有的目不转睛地欣赏着书法创作,还有的轻声讨论着春联的寓意。现场墨香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作为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边陲古城,集安市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项,省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5项,县级非遗代表性名录40项。此次的“非遗雅韵庆新春,文明集安启新程”活动是由集安市文明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团市委、教育局、文旅局、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不仅为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更为集安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大众生活,在创新中发展,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纠错】 【责任编辑: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