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流金梨树县,守望康健二人转——不隔语不隔音更不隔心,不说脏口粉词不带“葱花蒜皮”-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11/22 15:17:21
来源:新华社

黑土流金梨树县,守望康健二人转——不隔语不隔音更不隔心,不说脏口粉词不带“葱花蒜皮”

字体:
  
  来源:11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郎秋红 赵丹丹

  “车轱辘菜圆又圆

  踩也踩不死轧也轧不烂

  一男那个一女推动时光的磨

  脚下日月轮回了二百年……”

  一曲《关东人与二人转》,唱出二人转几百年历史,也唱出东北人与二人转说不完的故事,解不开的情结。

  不过,没有到过吉林省梨树县的人,可能并不了解原汁原味的二人转。

  梨树,全国产粮大县,也是全国唯一的“二人转之乡”。

  肥沃的黑土地,不仅盛产金灿灿的玉米,也孕育了东北独有的文化基因。在梨树地界,上至拄拐棍的,下至刚懂事的,都能唱上几句二人转。

  黑土流金,滋养着这门土色土香的民间艺术,从旧时唱到现在,从乡野唱上舞台,唱出热气腾腾的烟火气,也唱出了东北人刚健豪放的精气神儿。


2024年,梨树二人转走进德国。本组图片均由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功不成,不出师;戏不好,不登台

  “一串铃声飞出村儿

  几声响鞭紧催驴儿

  夫妻备下四合礼儿

  新正大月去串门儿”

  在梨树西北,有一座宏伟的扇形建筑,那是梨树二人转综合活动中心,也是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梨树剧团”)所在地。

  走进三楼的直播间,一对演员正在表演《夫妻串门》,唱腔婉转脆亮,身段优美灵活。旁边十几人的乐队,吹拉弹奏,十分投入。

  梨树剧团在快手、抖音开播三个多月,粉丝已近80万人。其中有不少“90后”“00后。”


2024年9月,在位于吉林省梨树县的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演员通过网络直播表演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草创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二人转在梨树的初期演出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剧团至今还保留着旧时演出用的油灯碗、手玉子,还有第三代艺人“双菊花”手写的《小两口串门》原件……历经200多年传承,到团长赵丹丹已是第八代。

  在宽敞的排练大厅,十几名演员挥汗如雨。手玉子响如连珠,大板上下翻飞,手绢彩扇飞舞转动,时如行云流水,时如蝴蝶翩跹……这些都是梨树剧团的独门绝技。

  剧团团长赵丹丹说,二人转讲究“唱扮舞说绝”,演员不但要唱得好,扮相、舞蹈、说口、绝活也要样样精到。“功不成,不出师;戏不好,不登台。”这样的传统传承至今。

  赵丹丹15岁入团,2010年摘得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在正式上台担纲主角前,有7年时间都在“装锅子”(二人转术语,意为“备份”“备胎”)。她说,梨树是个“戏窝子”,除了国有院团,至少还有十来个小剧团常年活跃在乡野间。在这样的氛围里,差一星半点都唬不了观众。


2010年,演员赵丹丹表演二人转《香妃梦》,荣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表演奖。

  青年演员许志明初学二人转时,爷爷很支持,说“唱二人转好,没愁事”。没想到学戏唱得嗓子哑,压腿压出一堆“筋包”……即便现在已经能在剧团挑大梁,他也丝毫不敢松懈。

  前段时间,为了声情并茂演好“时代楷模”王继才,他拉着搭档看了三遍电影《守岛人》,终于找准了情绪,也哭红了眼睛。他说,“剧团现在不论资排辈,谁唱得好谁上,对演员的要求更高了,压力更大了。”

  “不隔音、不隔语、不隔心”

  旧时的黑土地上,二人转艺人常沿着东北粮道,行走四方,一路走,一路唱。唱才子佳人,忠孝节义,风土人情,慰藉着黑土地上的人们。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丰收节庆,人们都要请戏班子来唱上一段。“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这门民间草根艺术就这样深深融入了东北人的生命和生活。

  “为看一场地方戏,贪黑跑出十里地。”赵丹丹至今记得20年前和前辈下乡演出的场景。家家户户像过年一样,早早搬来小板凳,前面坐着,后面站着,刮风下雨都不舍得离开。

  那时交通不便,晚上剧团就住在村小或者农家,总有农民摘下自家种的黄瓜和西红柿塞给演员。那些小黄瓜还没有长成,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还有的戏迷追着剧团,演到哪里跟到哪里……

  农民把剧团当宝,剧团也把农民当亲人。为了让观众少遭罪,夏天他们把舞台冲着太阳,宁可阳光刺眼;冬天把舞台迎着风向,让冷风直吹自己……

  20年过去,演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剧团坚持送戏下乡的传统没变,“万人围着二人转”的景象没变。


2016年,梨树剧团在吉林省四平市英雄广场进行文化惠民演出,吸引观众如潮。

  “他家的这个秘方历史悠长

  源自于他祖太姥姥三舅的叔辈丈母娘

  在明朝为军队抵过军饷

  还随郑和下过两次西洋……”

  这是梨树剧团广受欢迎的拉场戏《致富有方》中的一段唱词,讽刺剧中人物为了向村集体要高价,将自家的食品配方吹上天,诙谐幽默,一听就懂。

  老百姓为啥喜欢二人转?赵丹丹说,因为二人转“接地气”,与老百姓不隔语不隔音,最重要的是不隔心。她们唱花木兰、杨排风,讲述保家卫国故事,弘扬传统美德;唱“闹发家”“美人杯”,抨击自私自利、投机钻营等不良现象;唱“二狗子生死记”“楼上楼”,劝人向善向上、孝老爱亲……往往是一场戏下来,有人开心,有人汗颜。老百姓问,你们是不是来过俺村,要不咋知道俺村的事?


2014年,梨树剧团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林海镇双山村进行文化惠民演出,吸引大批观众。

  梨树位于黄金玉米带,是产粮大县,剧团创排了以禁烧秸杆保护黑土地为主题的剧目《五嫂请客》。台上演出时,赵丹丹在台下和一个大爷唠嗑。“大爷,唱得好不好?”“好。”“那你咋不笑?”“闺女,啥是秸杆?”赵丹丹恍然大悟。原来,在东北农村,老百姓把秸杆称为“苞米荄子”。从此以后,《五嫂请客》有了两个版本,城里演时叫“秸杆”,农村演时叫“苞米荄子”……“谁的见识多,谁的嘴会说;要想嘴会说,多唠庄稼嗑。”赵丹丹说,二人转就是要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说老百姓的话,唱老百姓的心声。

  宁舍一锭金,也不咧大春

  “宁舍一锭金,也不咧大春。”这是梨树二人转第六代传承人李财留给徒弟的临终遗言,也是他一生恪守的原则,说的是二人转艺人不能为了小利丢掉艺人的体面。

  旧时东北人多为“闯关东”而来,以光棍汉居多。在南北大炕的大车店里,光棍汉们听“蹦蹦戏”(二人转在旧时的称谓)歇脚解乏,艺人们有时会被要求带点“葱花蒜皮”(荤话、粉词)。

  但在梨树,能留下名字的,都是为人正派、唱戏干净的艺人。

  梨树二人转第七代传承人董孝芳曾以一曲《梁赛金擀面》唱红全东北。从艺60多年,他一直坚守一个信念:“宁可有人说我刻板、撵不上行市,也不说一句脏口、粉词。”

  挣钱还是坚守?担任团长十几年来,面对市场大潮的冲击,赵丹丹也曾数次面临选择。前些年,一些民营小剧场二人转火爆,有领导找她,“为什么人家能挣钱你们不能?”赵丹丹说,如果把演员放到小剧场,自己在家收演出费,剧团一年挣100多万没问题。可是小剧场里要迎合观众,让唱啥就得唱啥,那不是梨树剧团该做的事。后来,综艺类节目火了,很多电视台来找她合作。“我很想通过媒体把二人转宣传出去。”赵丹丹说,但是一谈及具体演出内容,对方开出的条件都是演综艺、小品。“这和我们想要传承二人转的理念不同。”她思来想去,还是拒绝了。


梨树剧团演员彭丽在化妆间造型。

  最近的一次选择就在几个月前。这些年,梨树剧团名声在外,积累了不少粉丝。一年前,部分演员开通了个人直播。考虑到大家是靠才艺挣钱,赵丹丹没有阻拦。但是几个月后,她发现,有的演员一晚上直播3个多小时,第二天上台嗓子是哑的。“我更担心的是有的年轻人禁不住诱惑,为了迎合观众唱‘粉词’,或者为了打赏‘傍大哥’。”她纠结许久,决定叫停个人直播。

  有的演员有意见,有的演员辞职走了,但赵丹丹不后悔。“如果和剧团的理念不一致,最终也走不到一起。”

 

  更多的演员选择留下。副团长王丽丽直播不到半年,挣了十多万,刚停播时也想过打退堂鼓。“但是思前想后,最终想明白了。”她说,“在梨树剧团干就别想挣大钱,想挣大钱也唱不好二人转。”

  梨树剧团现有演职人员70多人,其中国家一级演员7人,2010年和2020年两次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多人次荣获吉林省“四大名旦”“四大名丑”。

  十几年前担任团长时,赵丹丹曾向老团长承诺,要守初心、走正路,“出人出戏出作品”,赵丹丹做到了。

  “如果东北二人转最终还有一块阵地在,我希望它是梨树。”赵丹丹说。

  “300年老树发新枝”

  “罗刹国向东二万六千里——

  张廷秀未曾说话深搭一躬——”

  打开快手梨树剧团官方账号,以“万物皆可二人转”为主题的小视频,让人眼前一亮。歌曲《罗刹海市》和二人转传统剧目《回杯记》的混搭,听起来让人“傻傻分不清”。

  “有人说二人转‘土’,我却觉得二人转挺时尚。”梨树剧团副团长李伟说起二人转一脸自豪。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唱腔极为丰富,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它是辽宁辽南戏、黑龙江龙江剧和吉林吉剧的母体。“现下许多流行歌曲也借鉴了二人转的曲牌。”李伟说,比如,《罗刹海市》借鉴了二人转的“靠山调”,《我的家在东北》借鉴了二人转的“红柳子”……


2018年,梨树二人转走近以色列,演员王丽丽与国际友人互动。

  2011年,梨树被中国曲艺家协会认定为“中国二人转之乡”。2014年,梨树二人转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东北地方戏,它像许多地方戏曲一样,仍然存在着地域局限性。如何能让这门“非遗”活态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二人转,特别是拥有更多的年轻观众?

  梨树二人转古今文本库藏多达1691部,居全国二人转院团之首。“但是我们不能趴在这儿啃老,300年老树也要发新枝。”赵丹丹说。近年来,梨树二人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创新。

  题材更多样。从传统的才子佳人、男女之情扩展到当代的父子情、母女情、邻里情,既关注家长里短、伦理道德,也关注党风廉政建设、新农村建设。

  时长更紧凑。二人转的传统大戏,有情节有故事,老观众喜欢。在保留经典的同时,她们更注重创排十几分钟的短戏,节奏轻快、时间紧凑,避免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服化道更精美。中国传统戏曲普遍重“听戏”,突出演员的唱功。但年轻观众更喜欢“看戏”,对演出的综合审美更有期待。剧团重新设计服装和舞美,并加入手持道具等新的表现手法。“《猪八戒拱地》为什么比过去好看?因为加了手绢戏,看着更新颖。《杨排风》加了十个伴舞演员舞动十个花棍,看着更‘炫’。”赵丹丹说。


2024年7月,“繁花竞放”向祖国汇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吉林梨树二人转专场演出在北京举行。

  剧团还鼓励演员“跨界”学习其他门类艺术,在现代戏的表演中融入街舞、相声和一些网言网语,说口更有趣,更具时尚感。

  今年夏天,剧团在梨树南河公园连演数场,盛况空前。在声、光、电、水幕等舞美效果加持下,舞台流光溢彩,演员光彩照人,令人耳目一新。

  “每个看完剧团演出的外地人都很惊讶,二人转在梨树保存得这么完整、迭代升级这么好、演员精气儿这么足。”梨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樾楠说,二人转已经成为梨树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梨树是农业大县,财政不富裕,但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二人转的保护传承。近年来,省、市、县三级联动,投资5000万建成了梨树县二人转综合活动中心,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新地标;不久前又将剧团提级命名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给予剧团更大发展空间,推动“二人转+廉政文化”“二人转+红色文化”等演出进党校、进校园、进军营……

 

  “眼下县里正在谋划一个大型文旅项目,以二人转为载体,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农、商、文、旅等深度融合,助力梨树经济高质量发展。”王樾楠说。

  赵丹丹对剧团的未来也有许多新想法。叫停个人直播后,梨树剧团开通了官方直播,每天都有几对演员轮流上场。赵丹丹说,目前还只能给演员发一点演出补助,将来如果有效益了,会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待遇。眼下她正在琢磨为梨树优质农产品代言,将梨树剧团品牌盘活,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助力。

  推动“非遗”出圈,也在她的谋划之中。剧团成立了专门的宣传小队,几个年轻人天天追着演出跟拍,把二人转台前幕后的趣闻轶事拍成小视频,在各大平台上发布,从更多渠道、更多角度宣传推广二人转。


2023年12月,第十一届吉林省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上,梨树剧团演员表演拉场戏《致富有方》。

  “一转身圆了五谷丰登梦

  二转身富了六畜兴旺年

  ……

  炕头也能演田间也能转

  舞台不大天地它贼拉拉的宽”

  走遍八方地,唱响四海间。近年来,梨树剧团从线下唱到线上,从梨树唱到北京,唱到全国,甚至唱到了全世界。

【纠错】 【责任编辑: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