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三年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通过重塑管理和治理体系,组建管理机构,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善了东北虎、东北豹栖息地状况,促进了其种群数量显著增长,实现了对东北虎豹及其栖息地的实时监测,有效缓解了人兽冲突矛盾,发展和改善了民生,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的虎豹保护故事,为世界树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板。
健全管理机构 完善管理机制
2023年1月,中央编办印发《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批准设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以及5个管理分局,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和运营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此后,管理局与地方人民政府及多家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设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依托相关单位设立了10个管护中心和83个基层保护站,打通了保护管理“最后一公里”。
强化保护修复 提升栖息地质量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构建了管理局、管理分局、林场三级网格化包保体系,签订管护责任状,绘制巡护责任分区图,把管护责任包保到组、落实到人。常态化开展清山清套和打击偷盗猎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三年来,累计开展反盗猎巡护1.5万余次,巡护里程7.69万公里,清缴猎套2167个,救护动物124只。
通过持续保护和系统修复,虎豹公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目前稳定生活在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豹数量由2021年的50只和60只左右分别增长至70只左右、80只左右,梅花鹿、野猪、狍等虎豹主要猎物种群相对丰富度均增长1倍以上,虎豹公园重现“众山皆有虎”的生动景象。
发展和改善民生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年四季度以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持续推进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政策,2023年从园区居民中选聘生态管护员7530户,2024年增加到7874户,每户每年兑现生态管护补贴1万元,有效弥补了因虎豹公园升级管控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副业损失。针对划入公园的集体林采伐经营受限问题,及时制订《集体林生态保护补偿实施方案》。修订《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试行)》,进一步扩大野生动物造成损害补偿范围。2022年以来,共受理野生动物损害案件4800余起,理赔农作物、家畜、人身等损失1760余万元,充分保障林农和职工人身财产合法权益。
针对人虎冲突风险加剧的实际,投资700余万元在16个重点村屯、场部开展物理围栏防范工程试点,同时完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预警功能,科学优化红外相机布局,坚持执行24小时预警预报,实时发布大型动物预警信息,有效降低了人兽冲突风险,守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底线。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构建基础支撑体系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重点围绕保护管理需求、基层发展需要、科学研究方向,加强与地方政府、森工企业、科研单位沟通,谋划储备栖息地修复、人兽冲突防范、防火能力提升、救护能力建设、科普监测、入口社区宣教等重点建设项目,为虎豹公园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年来,实施了监测体系、标识体系、巡护管护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科普宣教等重点建设项目。
珲春东北虎豹科普宣教馆、汪清磨盘山入口社区和监测宣教中心相继建成开馆,东宁东北虎豹科普馆主体落成,园区巡护管护人员工作环境和装备条件大幅提升,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改善。
推动监测系统整合优化 提升科研监测水平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在原有“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基础上,编制了《监测体系整合优化方案》,围绕旗舰物种、生态系统、人为活动三大监测内容,设置适用于虎豹公园的7个系列、20个类别,涵盖63项具体监测指标,明确了2024-2026年建设方向。
目前“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功能齐全、运行稳定,已累计监测到东北虎2.6万余次、东北豹3.4万余次,其他野生动物1000多万次,发布人虎冲突预警信息2万余次,实现了对30多个物种的昼夜识别,其中东北虎、东北豹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实现了对虎豹等野生动物活动节律、时空分布趋势、种群活跃趋势、分布热力图等数据实时分析,在自然资源保护、人为活动管控、人虎冲突预警、森林防火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建设智慧国家公园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邵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