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乡村振兴人才“订单式”培养工作综述-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6/19 09:23:28
来源:吉林日报

吉林省乡村振兴人才“订单式”培养工作综述

字体:
  四年前的春夏之交,他们以强农之志、事农之心选择报考“订单农科生”;四年后的毕业季节,他们即将离开母校,带着光荣使命奔赴乡村一线……他们就是吉林省培养的首批297名乡村振兴“订单生”。

  2020年,为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切实解决基层农村引才难留才难问题,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创新启动实施农科生“订单式”培养计划,着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依托部分省属高等院校,重点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培养涉农专业本科生。

  今年,吉林省在农科生“订单式”培养计划基础上,升级实施乡村振兴人才“订单式”培养计划,努力为基层培养一批知农爱农、有本领、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振兴高素质专业人才,切实为边境县乡和基层一线聚人气、兴产业、促发展,持续推动兴边富民和乡村全面振兴。

  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订单式”培养已成为吉林省人才工作品牌项目,曾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最佳案例,打造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样板。

  高站位谋划 激发人才动能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

  自2020年实施农科生“订单式”培养计划以来,吉林省坚持精心谋划,周密组织,通过深入调研摸底,按照实际岗位需求,分科类、分专业形成订单,全省28个县(市、区)共计招录了783名“订单生”。

  今年,吉林省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升级实施乡村振兴人才“订单式”培养计划,实施周期为5年,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60个县(市、区),培养方向扩展到农林水畜牧各领域,设岗单位扩充到县直涉农部门,培养规模扩大到每年500人,培养经费全部由省人才开发基金承担,通过代缴学费、戍边激励、编制保障、跟踪培养、“事编助企”试点岗位等各项政策激励,增强计划的吸引力,为实现新时代吉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人才力量。

  与此同时,由组织部门牵头,各级教育、农业、编制、人社、财政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抓好岗位设置、招生录取、在校培养、到岗履职、管理使用等各环节工作,在招生计划、科研项目、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培养高校优先支持,努力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培养、留住用好的良好局面。

  高标准推进 培养可用之才

  推进乡村振兴,兴的是村,靠的是人,特别是要靠学农业、懂农业的专业人才。

  瞄准为农业、为农村、为基层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省教育厅指导各培养高校研究制定“订单生”专项培养方案,切实建立健全培养高校、用人单位、“订单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培养管理机制,打造“校内课程+社会课程”“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的教学新模式,合理安排学生到设岗单位进行寒暑假岗位实践和毕业实习,提前适应岗位角色,着力实现强农兴农教育与产业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衔接。

  各培养高校不断加强对“订单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学好本领、扎根基层、多作贡献。根据教学资源,设计跨学科综合课程,加大现代化科技应用领域相关课程比例,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切实增强人才与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契合度。同时,积极开发农村产业相关课程体系,设置多层递进的实践实习环节,定期开展认知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项目,切实提升学生科研和技术应用能力。

  “作为首批‘订单生’培养计划实施单位,我们紧盯乡村振兴关键领域,整合教育科技人才优势,通过搭建‘1+N’多学院联动培养平台,创建专业教育与岗位实践双线嵌套育人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创新,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孙文献说。

  延边大学副校长朱卫红表示,学校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建优配强师资队伍,采用“通—专—岗”模式,根据“订单生”培养目标、专业和岗位特点,借助“新农科”建设,制订专业培养计划和岗位实践计划,探索“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岗位实践”教育模式,个性化培养“订单生”。

 高质量落实 搭建事业平台

  “订单生”到岗后将为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注入新生力量,吉林省各地各部门积极为“订单生”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广阔空间。

  围绕乡村产业发展趋势开展研讨,为设岗县(市、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献计献策;参观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菌菜基地……6月18日至19日,由省委组织部开展的首批“订单生”岗前培训会议在吉林农业大学举行,活动分为岗前培训会议、交流研讨会议和实地参观培训三个部分,有效助力首批297名乡村振兴“订单生”顺利到岗履职。

  为确保做好首批“订单生”到岗落编各项工作,有关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会同县(市、区)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和有关培养高校,按照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入职前相关程序,7月底前组织首批“订单生”全部到岗履职。

  “在母校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学校对‘订单生’培养的高度重视和精心规划。”北华大学毕业生马欣雨表示,自己将把农村作为展示自我、实现理想的新舞台,摆正自身位置,加快适应新环境新岗位,尽快实现从学校到农村、从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转变,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吉林财经大学毕业生张春晓动情地说:“即将奔赴工作岗位,心中充满期待,深感责任在肩。我将以实际行动擦亮吉林省‘订单生’的金字招牌,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篇章。”

  农业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事业。作为吉林省人才工作的特色项目、优质项目、示范项目,乡村振兴人才“订单式”培养计划的实施,对于推动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造就农村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青年人才扎根基层一线,将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纠错】 【责任编辑:赵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