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梦 蓄势跃升——写在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6/17 09:41:35
来源:长春日报

追“光”逐梦 蓄势跃升——写在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

字体:

  18日至20日,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将在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这场备受关注的光电科技盛会,不仅是技术与产品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科技与创新的深度对话,更是“长春光谷”追“光”逐梦的旅程。

  有光,就有未来!

  长春追“光”的步伐从未停歇,以光聚能、以光筑梦,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锚定未来发展新赛道,举全市之力加速打造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群,笃行不怠。

  以“光”筑梦

  长春,我国光电信息产业的发源地,梦开始的地方。

  新中国在光学领域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所、第一个光谱实验室,以及新中国唯一专门培养光学精密机械人才的大学都坐落于此,筑起了共和国光电科学殿堂的坚固基石;

  王大珩、蒋筑英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在这片黑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世界一流”,挺起大国崛起的世界荣光;

  近20家国内光学科研院所,“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都镌刻着长春人奋斗的足迹……

  光,是速度,是方向,是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在长春,光早已成为一种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向着知识的深处不断探索。

  听,在这片创新正浓的黑土地上,声声饱含激情与梦想的“科技强音”正在奏响——

  那是筑梦未来的“追光者”;那是牢记嘱托、建功立业的“如愿”;那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声声“有我”!

  在一代又一代“追光者”的努力下,长春一次又一次跃上产业高地,不断开辟前行的道路。

  一束光点燃一个梦,一个梦铸就一座城!

  2004年,长春获批成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长春光谷”荣耀启航。国家火炬计划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基地、长春光电子产业园等重点园区相继建立,长光卫星、希达电子等一批高技术企业成长壮大,成为行业龙头。

  曾经,提到长春,很多人会想到“汽车城”“电影城”“大学城”……如今,再次将目光聚焦长春,通过“航天城”“轨道客车之都”“科技文化城”“光电城”等新标签,会发现创新已经成为长春的发展基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长春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正在华丽转身。

  聚“光”成链

  一束“光”,正引领长春不断攀上产业高地。

  长春人深知,一个产业发展的背后,不仅要有产业政策的推动和支持,也要有科研院所创新研发的加持、有资本力量的助推,还要有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的衔接与转化。

  唯有精准发力,方能事半功倍。强化科教人才支撑,点燃创新发展新活力,29位院士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发展把脉领航;50多所高校院所,为产业发展积蓄着强大的人才支持和后备力量;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领域核心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广阔空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平台星罗棋布,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光电产业科创联盟、企业联盟、基金联盟高效运转,未来科创集团、人才集团提供智力支撑……一个个举措加快成果从“书架”到“货架”,人才、金融等政策的落地,让创新主体“筑巢引凤”“固巢留凤”,形成产业集聚强磁场。

  2023年,我市本地科技成果转化率增长141%,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77万件,同比增长27%。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中,我市居第31位。

  不断开拓新的发展路径,是“追光者”们不懈的追求。如今,我市正加速建设光电信息产业“4+1”核心区,高效推动长春新区、经开区、汽开区、净月高新区和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光电信息产业协同式、集聚式、创新式发展,做强长春新区光电信息产业创新集聚区,做优经开区光电信息产业高端智造集聚区,做精净月高新区智能感知领域产业集聚区,做新汽开区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区,做大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光电信息产业成长区……在强链、延链、补链中,我市光电信息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区域“光”引力持续增强。

  追“光”前行

  光束聚焦黑土地,引燃创新之火。

  近年来,长春的“光”变得愈加耀眼。正是凭借着锲而不舍的追“光”精神,不断提高研发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拓展应用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做优做强“拳头产品”。

  提到“光”,不能不提到长春的响亮名片——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我国首家集卫星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遥感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遥感卫星公司。

  倘若从高空俯瞰长春新区的北湖之畔,一座“天”字造型的建筑格外抢眼,这便是航天信息产业园,“吉林一号”卫星就诞生于此。9年间,“吉林一号”卫星数量从零到过百,重量从重到轻,成本从高到低……长光卫星在卫星研制领域经历了4次技术飞跃,实现108颗卫星组网,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技术的攀高,推动产品与业态的出新。

  长光博翔全球首创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填补了应用空白,引领了行业升级;永利激光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产品规格型号最全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供应商;希达电子技术国际领先,与三星、索尼共享COB显示新蓝海;奥来德OLED发光材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海普润斯是京东方上游材料核心供应商;光华微电子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商用12英寸全自动晶圆探针台,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这些明星企业,如一道道光束点亮科技创新舞台,又像一根根红线串起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我市光电信息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光电信息产业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进展迅速。

  在长春新区,3.6平方公里的“长春光谷”(新区片区),科学布局“一区六园”,拥有长智光谷产业园、吉林省光电子孵化器、光智园、璀璨产业园、北湖科技园和在建的传感器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和平台载体8个。其中,总投资13亿元的“长春光谷”地标园区——长智光谷产业园已入驻长光博翔、大医集团、吉大仿生等一批优质项目,未来将引进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00亿元,间接撬动千亿产值。长春国际传感器产业园开工建设,已引进高精度光电编码器、气象传感器等项目,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长春将科技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激活高质量发展因子,不断释放发展新动力,推动城市提升综合能级,赢得竞争优势,让长春蓄势崛起的千亿级新兴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以“光”聚能

  2023年,全市光电信息产业完成产值750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光电子工业完成产值281.6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10.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市光电信息产业完成产值179.2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光电子工业完成产值75.6亿元,同比增长29.1%,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18.4个百分点。

  光电信息产业为何能如此快速发展?答案呼之欲出:

  城市战略的高度;

  产业经济的宽度;

  科技人才的厚度!

  长春,正以“光”聚能,照亮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创新之路。

  如今,光电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市科研实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发展潜力最大、增长速度最快、服务大局最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24年是落实全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攻坚计划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今年,我市将高效抓好创新成果转化,全市光电信息领域将推动20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将加快推进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和“星光20条”政策落实落地,加速建设经开区、长春新区、净月高新区、汽开区和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4+1”核心区,全力推动“芯、光、星、车、网”五大优势领域快速突破。今年,全市光电信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900亿元,企业总数超过900家。

  ——将高效抓好企业培育升级,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十大提升行动”。今年,我市光电信息专精特新企业将突破180家;用足用好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政策资金,推动我市186家规上光电信息企业实现“智改数转”全覆盖。

  ——将高效抓好驻企服务提升,全力对接推动国家“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行动、吉林省“服务企业月”等行动落实落地,尽快制定出台《长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持续发挥万人驻(助)万企“长春亲清政企关系微信服务群”等服务企业平台作用。

  ——将高效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长智光谷、光电信息产业园、吉兴产业园、长光辰芯医疗成像领域CMOS图像传感器、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二期、纬湃汽车电子车用传感器技改等重大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满产。

  到2025年,全市光电信息产业将实现“11225”目标:产值突破1000亿元,企业总数达到1000家、规上企业达到2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0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5家,初步形成各具特色、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到2030年,培育形成独具特色的长春光电信息产业体系,让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长春光谷”成为我市的闪耀名片。

  在“光”的引领下,长春正在向世界展示着无限的潜能与勃勃生机。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即将开幕,长春已经准备好,将以更加丰富的内容、更高的科技水平、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宾朋,“光电引领,共创未来”!

 

【纠错】 【责任编辑: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