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万昌镇花家村,农民在收割水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秋粮丰收了,全年粮食丰收就成了。
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麦朝介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又能够为丰收里的中国,贡献一份金灿灿的‘吉林成色’。”
今年,吉林省的农业不容易,挺过了春旱、洪涝灾害等多个关口。“吉林成色”底气来自哪里?
麦朝表示,底气主要来自6个方面:一是增面积。“我们主动加压,分解下达粮食、大豆和油料播种面积分别超国家任务418万亩、3万亩和0.6万亩。”
二是建良田。今年以来,吉林省新建高标准农田348.5万亩,创建示范区15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300万亩,实施秸秆深翻还田+增施有机肥110万亩,持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三是推技术。今年,优选主导品种105个、主推技术69项,组织各县市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筛选推广实用技术和适宜品种,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单产提升行动产粮大县全覆盖,建设粮油作物高产高效攻关示范区25个,实施玉米高产精准调控技术40万亩,推广水稻钵型毯状育苗机插技术6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234万亩。落实“一喷多促”政策,累计投入直升机49架、无人机1506架,参与作业组织数量99个,完成作业面积1403万亩。
四是用良种。筛选玉米、水稻、大豆品种76个参加高产竞赛,新增玉米高产耐密、高油高产大豆等品种259万亩,努力挖掘高产品种增产潜力。
五是防旱涝。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和修缮农田抗旱灌溉井2.24万眼,整治农田沟渠共1.75万延长公里,新增可灌溉和排涝面积927万亩。
六是强农机。注重高质高效农机与先进技术的集成配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加快推进保护性耕作信息化远程电子监测,安装到农机上的终端监测设备达4.49万套,监测面积实现县域全覆盖。
今年入汛以来,“杜苏芮”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天气,会否给吉林收成带来大影响?麦朝介绍,除舒兰、榆树、扶余等县份的部分地块遭遇较重洪涝灾害外,全省旱涝灾情总体轻于去年和常年,特别是大部分地区雨水充沛、光热充足,利于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生长发育,目前看,全省粮食丰收已成定局,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去年。
更多详情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