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独家 | 牡丹花开动春城-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5/22 15:49:0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独家 | 牡丹花开动春城

字体:

  新华网长春5月22日电(记者郎秋红)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牡丹花开的盛况,穿越千年,在东北再现。

  5月中旬,长春牡丹园上万株牡丹争奇斗艳,引来众多市民前往观赏,如醉如痴。

  中国人喜爱牡丹,洛阳、菏泽等地更是因牡丹名满天下。但是因为气候寒冷,东北一直被视为牡丹栽培的禁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多少年来只能望“花”兴叹。

  那么,这些牡丹如何来到长春?又如何在这里扎根、绽放的呢?

长春市牡丹园内开放的牡丹花。新华社记者 周长庆摄

  “百里挑一”育牡丹

  位于长春东中华路南侧的牡丹园面积不大,但是精巧别致。长春市文化广场绿化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崇章说,牡丹园这个名字日伪时期就曾有过,但是只有名字没有牡丹。不过,这里的人们仍然喜欢以牡丹命名城市的各个角落,牡丹街、牡丹胡同、牡丹社区……时光到了1998年,长春市政府决定重建牡丹园,并引种牡丹。

长春市牡丹园门口。新华社记者 周长庆摄

  王崇章当时是这个公园的技术员。虽然多年从事绿化工程,但是在东北种牡丹,毕竟没几个人搞过,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中国有2000多种牡丹,他从中原和西北引进了100多个耐寒品种,在自己家试种。“死了很多,成捆的牡丹枝子都能当柴烧了。”经过七八年的试种,最终西北紫斑牡丹等两三个品种获得成功。2004年,试种成功的牡丹开始大面积落户牡丹园。

  扎捆打包“倒时差”

  用两层报纸将牡丹包好,再用一层丝袋子把报纸扎紧……每年的11月份,王崇章和同事们都要将园里的牡丹就地扎捆打包。“这不仅仅是为了防寒防风,更重要是可以调温,让牡丹可以休眠更长时间。”王崇章说。

  “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前后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至今山东、河南等地仍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然而,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有近一个月的温差,那时东北冰冻的土地还没有化开,根部无法向上供给养分,如果牡丹按照原有的生物钟开放,枝上、芽上的养分不断消耗,就会出现生理干旱。王崇章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用报纸将牡丹裹起来休眠,“就像人睡觉时拉上窗帘一样”。等到气温上升到15摄氏度,大地开化,再去掉丝袋子和报纸,此时根部正好可以将养分输送上去。他们称这个过程是给牡丹“倒时差”。

长春市民正在欣赏盛放的牡丹花。新华社记者 周长庆摄

  “劫后重生”更娇艳

  中国民间有许多关于牡丹的传说,流传最广的当数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说是隆冬时节,武则天酒醉下诏,命百花连夜开放。牡丹抗旨不开被贬至洛阳,一到洛阳昂首怒放,激怒了武则天,下令烧死牡丹。牡丹虽历火劫,但到第二年春,反而开得更盛。

  长春牡丹园的牡丹也曾遭遇一劫。2012年春天,牡丹突然大面积死亡,1万多株牡丹只活下来不到1000株,市民无比痛心。王崇章他们天天守在园里,一棵棵观察、分析,最终发现是因为当年春雪过大,温度过高,导致牡丹花的根部被大量雪水沤烂。第二年,牡丹园按照地形重新规划布局,新栽种的牡丹得到了更好管护和照料,开得更加娇艳。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春城。

  经过25年的引种驯化,来自中原和西北的牡丹终于在东北扎下根来,并有了新的品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中国牡丹》一书特辟一章,专门介绍东北牡丹。

  以花为媒,每当花开时节,牡丹园都会吸引大批南来北往的游客,吟诗作画。长春市民还自发组织牡丹节,游园赏花,载歌载舞。

  王崇章说,牡丹不仅成为城市一景,未来还有望发展成为一个产业。

  一个爱花的城市,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纠错】 【责任编辑:黄维】